Title

现在是2024年04月28日,欢迎来到江西公众出国服务中心! 项目合作邮箱:1589272493@qq.com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出国知识

最新(2022年2月)部分国家入境和签证政策一览

来源: 日期:2022-02-26 14:07

今天给大家整理了部分国家最新的入境和签证政策,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美国


入境政策


1.  国内出发前需准备

·  完全疫苗接种证明(科兴、国药),必须是已经完全接种完毕疫苗14天后;

·  在去美国的航班起飞前1天,进行核酸检测,拿到阴性报告;

入境登机时需要24小时内有效核酸阴性证明+疫苗接种完14天后;

·  你的联系方式,以及入境美国后的联系地址;

·  护照(6个月以上有效)、有效美国签证、EVUS有效更新(B1B2)。

2.  入境美国后

·  建议抵达美国3-5天进行新冠检测,现在纽约、旧金山经常会有相关人员去督查,建议大家有空的都去做;

·  配合美国当地城市的防疫要求安排。


签证政策


国内签证中心已经开放,正常递交和审理。


加拿大


入境政策


·  对国际学生开放边境;20211130日开始就认可中国2种疫苗;

·  持学签可以入境。需要提交72小时内核酸检测登机,抵达指定4个城市,202189日后已增至9个机场,并在入关时进行二次核酸检测。之后到预定地方进行14天隔离。入境时需要提供有效的体检;

·  加拿大政府认可以下7种疫苗:Pfizer辉瑞、Moderna莫德纳疫苗、Astara Zeneca阿斯利康、Johnson& Johnson强生、国药、科兴、Bharat Biotech巴拉特。学生如果在加拿大境外完成注射,需要在登机前14天完成,并携带相关证明文件入境(证明文件必须配英文/法文翻译件),边检员会核实决定是否可以豁免第三次核酸检测和隔离。2022115日开始没有达到完全注射疫苗要求,不允许入境;

·  入境前登录网申账户,查看visa状态是否失效。如果失效,需要补充更新的体检给使馆激活visa,然后才能入境;更新的体检回执通过Web Form上传,之后查看网申账户状态。


签证政策


国内签证中心已经开放。疫情期间,只接受网申后有回执的指纹录入预约,贴签需要邮寄进行。


英国


入境政策


·  211日凌晨4点起,英国承认中国疫苗证书,在国内接种过2针科兴Sinovac和国药北京生物Sinopharm Beijing的疫苗来英国,将不用准备行前检测、Day 2检测和自我隔离。

·  对于没有在获批地区接种英国认证疫苗的旅客,或未完全接种疫苗的旅客,需要提供:48小时内的新冠检测证明;提前预定抵达后的PCR检测包;填写并携带旅客入境定位表(PLF);除非PCR检测结果为阳性否则无需隔离。


签证政策


国内签证中心已经开放,正常递交和审理。


爱尔兰


入境政策


·  2021925日起,爱尔兰对入境强制酒店隔离的要求已经终止;

·  如果旅客要入境爱尔兰,必须在出发前填写乘客定位表(PLF);

·  前往爱尔兰的乘客需持有疫苗接种证明,或在过去6个月内从COVID-19中恢复的证明;

·  不必出示额外的出发前COVID-19检测结果;

·  爱尔兰最近在其完全接种疫苗的要求中增加了加强注射,自202221日起,如果还没有接种加强剂,且最后一剂疫苗起已经超过270天,爱尔兰政府会将这类人群归类为未接种疫苗,则仍需进行核酸检测。


签证政策


2021913日起,重新开始处理爱尔兰的所有签证类别,包括英语语言学习课程;疫情期间,为了减少疫情传播而对入境签证和预通关申请采取了一系列必要的临时措施,现已全部取消。


澳洲


入境政策


·  2022221日起,完全接种疫苗的所有种类签证持有人将被允许来澳大利亚,而无需申请豁免;

·  2022218日或之后到达澳大利亚,将需要提交DPDDigital Passenger Declaration),取代之前的Australian Travel Declaration

·  为了能够满足免隔离入境要求,旅客需完全接种TGA认可疫苗、疫苗接种证明以及离境前3天内进行的PCR阴性检测结果。

·  目前TGA认可的中国疫苗有北京科兴Coronavac和北京国药BBIBP-Cor-V18-60岁),注意国药控股的疫苗有两种,一种来自北京,一种来自武汉,目前只有来源于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BIBP)的国药疫苗被TGA认可;证书上的商标名称为北京版本即可被接受,国药控股Sinopharm”本身是不被接受的,因为没有办法分辨它指的是北京疫苗还是武汉疫苗。


签证政策


电子签证一直可以递交,未关闭;

正常审理,约90%2-3周出签;家长陪读签证也在正常审理中;

119日开始,截至319日抵达澳洲的国际留学生将获得$630的学生签证申请费返还。


新西兰


入境政策


·  227日晚11:59起,在澳大利亚的新西兰公民和居民将被允许入境新西兰,回国的新西兰人必须完全接种疫苗并进行居家隔离,但不需要进入政府管理的隔离设施(MIQ);

·  313日起,来自世界各地的新西兰公民和居民和符合条件的旅客可以免MIQ入境新西兰;还将扩大核心工作者的边境豁免,以及收入至少为工资中位数1.5倍的技术工人,他们也将有资格进入新西兰,同时还有可能与亲人分离的高技术工人的家庭成员。打工度假也将开始重新开放;

·  412日晚11:59开始,进一步扩大边界,包括在第二学期之前入学的大量国际学生,多达5000名学生,以及仍然符合相关签证要求的临时签证持有人;

·  不迟于7月,来自澳洲的所有人都可以入境,且开放免签证旅行、认可雇主签证。比如欧洲众多国家、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都在新西兰短期旅游签免签的列表里,届时这些国家的游客都可以入境新西兰;

·  10月开始,边境向全世界各地游客开放,所有签证类别恢复开放。


签证政策


移民局已将海外签证申请暂停至少延长至202285日;

Onshore的学生签证可正常递交和审理;

符合严格的边境豁免标准,或者目前在免隔离旅行区的可以递交和审理;

2020810日之前从新西兰境外申请临时签证的人,递交的申请将失效,并获得退款,已有部分申请收到使馆的通知,退费已经处理了,请留意是否有收到退费;退款将分批发放,未来的签证申请不会因为此次的申请失效而收到影响。


新加坡


入境政策


221日起:

·  抵达新加坡之前的旅行史从14天改为7天。据此将入境者分属于不同国家/地区等级类别,进而适用不同的旅行与健康控制措施。目前中国大陆和澳台属于I类(22423:59起,香港属于II类。来自II类国家/地区的,入境新加坡后需要执行7天居家隔离);

·  持有效学生准证(含IPA),在22123:59后抵达新加坡,只要有有效准证和符合规定的疫苗接种证明/或入境疫苗豁免信,则不再需要申请入境批准信entry approval

·  来自I类国家/地区的,取消入境新加坡在机场的PCR核酸检测(125新币),改为入境后24小时内前往就近的快速检测中心(QTC)做ART检测(15新币),收到ART检测结果阴性后,方可外出活动;

·  来自I类国家/地区的,入境后,Tracetogether APP显示的临时绿码只有30天有效,过期前,需按新加坡卫生部要求达到完成疫苗接种,才能在30天后维持住绿码。


签证政策


正常开放;被教育机构接受在新加坡进行全日制学习的外国人需要申请学生准证,除非有移民豁免令,或在新加坡检查站获得短期访问通行证,希望参加短期课程;所有学生准证申请将被处理。


马来西亚


入境政策


·  已允许留学生入境;

·  目前,所有的国际学生必须在新冠疫苗第一剂疫苗接种完成的28天后或者第二剂疫苗接种完成的14天后入境;

·  必须在出发前往马来西亚的72小时内,进行RT-PCR新冠病毒检测;

·  在抵达马来西亚时,需要进行筛检;抵达马来西亚的第2天、第4天和第6天,需要自己进行快速抗原检测试剂盒(RTK Antigen)的测试;抵达马来西亚的第3天和第5天,需要找专业人士,进行快速抗原检测试剂盒(RTK Antigen)的测试;所有筛检结果都必须在手机应用MySejahtera呈报;

·  国外旅客入境马来,如有72小时内的核酸检测,需要隔离7天;(具体的隔离时长由马来西亚政府决定),符合条件者可申请居家隔离。


签证政策


正常开放;签证进度达到32%即可先上网课;签证进度达到70%,可就近到马来驻华使馆申请贴签,建议学生在EVAL到期前的2个月内入境马来西亚。


日本


入境政策


·  为了严格控制境外输入感染,日本出入国在留管理厅1228日公布了最新的限制政策:原则上仍不接受外国人的入境;预计3月会全面放开留学、工作及移民等长期签证的入境,目前还没有具体细则;

·  延长在留资格认定证明书有效期:在留资格制作日期是202011-20211031日的,有效期为2022430日;在留资格制作日期是2021111-2022430日的,从制作之日起视为6个月有效;

·  对于从日本出国后的再入国者,日本政府强烈要求避免前往变异病毒蔓延的地区,并且在入境时原则上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和疫苗接种证明,隔离检查措施都比以往更严格。


签证政策


目前可以允许递交学签申请,但是需要学校提前向出入国在留管理厅、文部科学省以及厚生劳动省去申请审查经证,没有审查经证,递交不了签证;同时目前审理周期不定。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啦,如果还有想了解或者不懂的入境政策及签证政策,欢迎随时联系我们江西公众哦~

Title